无锡撒比斯科技有限公司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正文

玉石珠宝产业发展现状

编辑:无锡撒比斯科技有限公司  时间:2018/12/04

最近几年,尤其自2013 年以来,国内珍珠市场迎来了一波发展热潮。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一下:首先,由于国内金价走低,黄金类消费市场疲软,此消彼长,珍珠等非黄金类珠宝品类迎来了一个发展契机;另外,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升级,珠宝装饰属性回归,一些更注重款式和工艺的珠宝首饰受到更多人青睐。这些信号让很多业内人士感觉,珍珠行业的春天似乎到了。

      在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新光看来,目前我国的珍珠行业整体发展形势的确较为乐观,发展也相对平稳。具体表现在:作为国内一线品牌的老凤祥、周大福、六福珠宝等珠宝商纷纷与诸暨珍珠企业开展合作,进军珍珠领域;同时,近三年以来,虽然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,实体经济并不乐观,特别是翡翠、玉石等价格大幅跳水,但珍珠价格连续出现增长,这显示了珍珠极强的消费需求。与此同时,赵新光亦表示,我国的珍珠产业是中国的民族产业,在国际上也是一个比较有优势的产业,90% 以上的淡水珍珠产自中国,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淡水珍珠行业的产值只占据全球珍珠行业的十分之一。简言之,中国是淡水珍珠的产量大国并非产业强国。

“我们行业人要为珍珠产业的‘复兴’而不断努力,这其中有两大重点:一是加大科技研发,提升珍珠养殖技术含量,摆脱‘高产低值’的尴尬局面,提高高品质珍珠的产量;同时要增加设计研发实力,提升珍珠产品的附加值。二是提升企业的品牌意识,加强文化引导,提高消费者对珍珠产品的认同感和认知度。”赵新光说。

日前,《中国黄金珠宝》就珍珠产业的现实发展及未来走势专访了赵新光。

  《中国黄金珠宝》:珍珠消费在中国由来已久,珍珠也为国人所喜爱,但目前珍珠品类占整个珠宝市场的比例仅为5% 左右,您认为是哪些原因阻碍了珍珠市场的发展壮大?

赵新光:一是目前我国淡水珍珠产业仍然处于“高产低值”的状态,虽然我国淡水珍珠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% 以上,但珠宝级别的淡水珍珠产量只有5% 至8% 左右,淡水珍珠行业的产值只占据全球珍珠行业的1/10;二是不合理的珍珠消费税严重制约了珍珠企业的发展。目前,珍珠企业内销需上缴10% 的消费税,而且是在生产环节中增收,而出口环节则免征消费税。这种差异导致了珍珠企业宁可降低利润也要低价外销的不正常现象,不利于国内珍珠消费市场的形成,压制了整个市场规模的扩大;三是目前市场上的珍珠产品款式单一,设计感较弱,品牌珍珠所占的数量较少,产品附加值低。

《中国黄金珠宝》:您认为,要深入挖掘国内珍珠市场的潜力,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?

赵新光:珍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,自古就是皇亲贵族的专属用品,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。在推动珍珠产业发展过程中,珍珠文化的宣传推广是当前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。比如,给予珍珠必要的文化定位,例如“珍珠象征母爱”;女人结婚“一生一条珍珠”;珍珠是六月的生辰石等。

另一方面,我们广大珠宝企业对于珍珠的关注较少,目前许多地区的商场经营珍珠的专柜和品牌较少,消费者很难买到物美价廉以及具有品质保证的珍珠产品。

《中国黄金珠宝》:浙江珍珠协会在推动珍珠行业的发展上成效卓著,今年下半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有哪些具体的举措?

赵新光:近年来,我们协会一直在实施“请进来,走出去”战略。“走出去”方面我们已经成功与沈阳兴隆集团、河南万德隆以及河南西亚和美集团等大型商贸集团合作,拓展市场。通过这些成熟的实体平台在母亲节期间举办“珍珠文化节”活动,不仅开拓了当地消费市场,同时也进一步宣传了珍珠文化;在“请进来”方面,我们配合政府做好两年一届的“珍珠文化节”,同时不定期举办“商贸洽谈会”,邀请全国各地珠宝商家来诸暨,与各大珍珠企业进行洽谈合作。下半年我们将着重围绕电商做一些工作,特别是组织实力商家联合天猫举办一期“珍珠网络节”,强势推进“中国质造”,通过网络扩大诸暨珍珠的影响力。同时我们将会组织一批企业参加香港、北京及深圳珠宝展,拓宽企业的销售渠道,提升协会及企业的品牌影响力。

《中国黄金珠宝》: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国内珍珠市场的培育还需要时间。您觉得企业、协会以及产业集聚地政府等多方如何加强联动,共同做大做强这个品类市场?

赵新光:关于这方面,主要是以“政府搭台、协会引导、企业唱戏”的策略进行。珍珠是一个大市场,浙江诸暨、江苏渭塘、深圳以及广东湛江等各大基地间要密切合作,加强联动,要在品牌培育、市场拓展、产品设计、科技研发等方面共同合作。

《中国黄金珠宝》:据了解,目前市场上的珍珠首饰产品中,以纯珍珠类首饰居多,以珍珠作为辅材的镶嵌类首饰还比较少,且市场的主流产品还是以淡水珠为主,高档的海水珠市场缺少空间。您认为是什么原因?应该作何改变?

赵新光:应该说这几年淡水珍珠的设计、款式,都在在大幅度的提升,市场上的产品也在慢慢向多元化发展。特别是爱迪生珍珠的研发,填补了国内大颗粒珍珠市场的空白。

“市场的主流产品还是以淡水珠为主,高档的海水珠市场缺少空间”这种提法并不太准确。其实目前海水珍珠在市场上的占比并不小。特别是金色珍珠以及日本海珠,每年在国内消费巨大,价格增长也比较迅速。

《中国黄金珠宝》:中国珠宝行业对电商的反应整体上比较滞后,到目前成功触网的企业和品类都不多。有人认为,作为低价位和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珍珠首饰而言,从事电商渠道的拓展其实有更多的机会。您怎么看待?珍珠的电商之路该如何开展?

赵新光:从目前珍珠产业的电商发展来看,应该说是比较迅猛的,特别是电视购物以及微信营销增加了珍珠的销售渠道。就如今的行情来看,珍珠电商需要进入一个转型发展期,原先档次低、价格低的销售方式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,现在消费者对产品的层次、质量、设计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这需要商家在产品端进行调整和改变,积极适应消费者的这种新需求。

《中国黄金珠宝》:目前,专业从事珍珠生产和销售的品牌企业并不多,行业内也没有出现龙头企业,您怎么看这种情况?您对珍珠企业创造品牌有何建议?

赵新光:内地珍珠行业是一个年轻的产业,从起步发展至今也就40 多年的时间,广大的珍珠企业也都比较年轻,需要不断的积累和沉淀。目前我们行业中很多珍珠企业都是以批发、养殖为主,但已有部分龙头企业在进行品牌的打造。成长性较强的比如“千足”“阮仕”“佳丽”“天使之泪”等品牌,都已经具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。

众所周知,知名品牌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,它同时与产品设计、企业文化、售后服务以及企业领袖的远见都有极大的关联,品牌的创建更应该是一个十年、百年的系统工程。